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4-10-05 16:19:11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近段时间读了美国作家安奈特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安奈特像一位长者,与我们促膝而坐,娓娓叙来,她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经历的事情,讲了许多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让我忽然间感觉云开日出,阳光明媚,我这才惊喜地发现了和自己近在咫尺,而先前却视而不见的真实的教育风作为一个新教师,最先要学的是什么?最先要做的又是什么?这里,我的感受如下:

一、学会思考。任何智慧的产物都是思考得结晶。记得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前,导师反复给我们强调: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不要只停留于每月能拿到薪水糊口!确实,离开了大学校门,没有了导师的扶持,没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励,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惧、无奈各种情绪都蜂拥而至,很容易就会被卷进盲从的大流之中,从而迷失了自己!这是每个新教师的必经阶段,因此,对自己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结构、手段、方法、模式、对象、效果等等,每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长进!另外,在新课标的大浪潮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做复合型的教师,就是要求教师具备对各种知识、方法、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而思考便可以使它们融会贯通了。

二、学会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懂得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热忱。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丰富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引来时代的源头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学会教学。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我想即便是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来说,就更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了,记得大学里一位教授曾说过:“教书不一定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讲天分,还有后天的教法”,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因为就在大学里的就有些教授知识很渊博,但上课时课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曾看过这样一本书,说是新教师第一年的教学方法通常都是模仿型的,还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到了第二年教学方法变成了“四不像”(在别人的经验基础上,逐步融合了自己的教学特点),最后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逐步稳定下来,而这个过程靠的还是思考与学习!

四、学会创新。教学说透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式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正如课堂上也没有“几大步骤”,说到这里,我特别佩服的一个人是魏书生,首先,他不是正统师范院校,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和约束,把生活中最本质、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带进了课堂,他的课堂上犹如一股活水,不断涌现出新的智慧。有老师曾抱怨,魏书生的课很难模仿,而我觉得魏书生的课正是因为没有了那种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完全是随课堂的真实情况而随机迸发的教学智慧,才使得他的课那么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可以轻易学来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于走创新之路,才是教学成功的出路!在这一点上,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在勇于尝试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每一年,无论是接哪个班,都会遇上一些学困生,这往往是我最伤脑筋的事。对他们,平静时,苦口婆心地劝说,烦躁时,喋喋不休地抱怨,生气时,会毫不留情地训斥……结果,学生信心全无,往往破罐子破摔。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想教你的“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那就请你把他们领到思维的源泉那儿去,那里会展示出现象的链条,一事物的结果成为另一事物的原因。

思维过程缓慢的学生,当他努力用思维来把握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和关系的时候,他就是在受到一种无可取代的思维训练。问题在于,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好比在儿童前点燃起思考的火花,它们会刺激思维过程活跃起来。只要点燃这种火花,儿童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想更深入地思考新的现象。这种意愿、愿望就是加速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和推动力。

这段话,我在深深地思索着。 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对待这些学困生的呢?他倡导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他说:我们的崇高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个专业,这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正像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一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应该是完整、有自尊、,充满自信的、个性洋溢的人。我们要用真诚和爱心去呵护他们,激励他们 。这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对待学困生,更要有细心和耐心。

一、目标激励:目标层次化,对班级中各类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从而对学困生产生激励鞭策作用。

二、尊重激励:教师对学生尊重,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愉快的心理体验。公正、平等地对待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真正使阻力变成了动力。

三、情感激励:学困生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因此,要转化他们,必须大力进行感情投资。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感情,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

四、榜样激励: 学困生一般比较注重具体的,实际的东西,对老师空洞的说教,常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所以,单凭说理是难以见效的。 要注意在本班级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但进步较快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做,不仅促使这些学生加位努力,而且也使差生看到进步的希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宣传榜样,树立典型,对学困生的教育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表扬激励:荣誉是人自尊心的需要,恰当而又适当地给学困生生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激发荣誉感和进取心。在平时,我们要多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并不是一切都坏,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有的虽然纪律观念淡薄,但能积极劳动,不怕苦,不怕脏,带头完成任务;有的对班集体不够关心,但常常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我们对学困生凡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学困生的进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条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 ……此处隐藏13263个字……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是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

具体到教师操作方式,我们看到大师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践中去证明一种解释和推翻另一种解释。我们能感受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某个知识有所了解,更是对这个知识所关联的其他知识有深刻、全面的、客观的理解。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显得稳稳当当、扎扎实实。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4

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我受益匪浅。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来,中国的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让所有一线教师人手一册。

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孩子喜欢的教师更难。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让孩子爱上课,爱我这个老师。读这本书,不仅是在读那一条条独立成文的建议,更是在读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特别是“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条,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触动。文中这样说:“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是啊,我们每一位老师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每个老师都非常头痛。书中提到,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这样的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我们的孩子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面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对他们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了解清楚,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可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了?仔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自然也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对此一些基础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学生,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人格的形成。为此,因材施教多么重要。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

首先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河北师大第21期顶岗实习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在顶岗实习的这些日子以来,虽然每天的工作很忙,任务很多,但我仍然坚持每天认真学习几篇本书内容,比如课堂管理、教育教学等等。昨晚终于完完整整的读完了一遍,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涉及到我们教学过程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并且也涉及到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问题学生应该怎么做:

一、分析原因。

学生的生活条件环境是复杂的,形成问题学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为此班主任必须

科学、准确、全面的分析,把握不健康心理的病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取得好

的转化、治疗的效果。有些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来自智力方面、有的来自家庭方面、还有的

是来自教育方面。作为一名实习班主任,在矫正学生的错误时,应当分析查明原因,分清类型,并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真诚相待。

所谓真诚,指班主任老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只有付出了真心,才会得到孩子的信任。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没有教师的爱,就没有教育,也就没有差生的转化。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能使坚冰化水,顽石变玉。班主任老师只有爱字当头,诚心相待学生,掌握差生自尊心强而又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用体贴与爱抚的态度对待差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相互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以行、持之以恒,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鸿沟完全可以填平,问题学生戒备性的心理障碍也是完全可以矫治和清除的。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在功利主义驱使下ㄎ颐堑慕逃失却了一些最不该失却的东西┌心、关怀、理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用这些情感内容填平师生间形成的情感沟堑。”

三、找闪光点。

问题学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问题学生的思想中并不完全都是消极的因素,也有积极的因素,即闪光点。如果班主任老师能善于捕捉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点燃,那么他们同样也会发出灿烂的光芒。所以,我认为,对于问题学生应该多表扬少批评,对他们小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会体会到进步的高兴和成功的喜悦,进而充满希望和信心,扬起学习和生活的风帆。

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读完此书,我受益匪浅,虽然初次读完已有些心得体会,但我深深懂得,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本书将是我一生读不完的财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