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时间:2024-10-05 16:14:25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1

书中的第一篇文章选的是朱自清的《匆匆》。《匆匆》讲的是告诉人们要好好珍惜时间,文章用自问自答形写的,开头举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的对比手法更加使我们感到时间的珍贵。可是往后读却知道了朱自清告诉我们的另一个真理——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现在不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又何必等到将来后悔呢?兴许是因为时间的珍贵,才把《匆匆》放在第一篇。

书中的《论自己》、《论青年》、《论吃饭》、《论百读不厌》、《论无话可说》……这几篇文章主讲事物似无形又有形,而且“吃饭”、“无话可说”、“百读不厌”、“自己”、都是非常平常的事物,也从侧面烘托朱自清善于观察的品质,也表现了朱自清对文学的热爱。我们小学生正需要这种精神,要从平常的事物中有自己独特见解。

读完朱自清的散文选,心中获得了一丝明悟,也许它带给我们的不是物质上的财富,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是比物质上更要珍贵的财富——真理!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2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的时候,我醒来,睁开朦胧的双眼。今天算是一个不错的日子。在冬季,更多的是寒风飕飕,暖阳当空照是很少见的。如此之好的日子不用来享受那真是莫大的浪费!于是,我翻开爸爸给我买的一本好书——《朱自清散文集》。

在这本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其中的两篇著作——《荷塘月色》与《背影》,各有各的特色,一篇是写景的,另一篇是写人的,都写得惟妙惟肖!让我不胜其欢!

《荷塘月色》讲的是作者在月夜当空下看到的荷塘美景。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写法上把握得十分细致,几乎每一句都很出色、优美、神奇。使人叹为观止,也令我仿佛身临其境,处在荷花叶子的怀抱之中,闻着荷花幽幽飘来的阵阵芳香。真是无比惬意啊!我不禁将嘴呈现“O”形。我的想法很多,作者真是妙笔生花,自然写作功夫了得,不然岂能写出这样妙中之妙的佳作?

看过《背影》这一文,我感动地哭了,这也是一篇佳作,讲的是作者在二十岁时丧失祖母后与父亲在车站依依惜别时的情景。而这背影是谁的呢?你一定会这样问。起初我也有这样的疑问,但自从我看过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

作者家中光景很惨淡,父亲只好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又借钱为祖母办了丧事。父亲要到南京谋事,作者又要到北京上学,便一起乘车。作者想起了自己与父亲经历过的种种事情,想起父亲的四处奔波,感动极了,便用笔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与记下了父亲当时离开的背影。

我感动,也是因为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还不是为了供我和姐姐吃的穿的用的学的呀!中国传统美德孝为先,然而我却常常那么不孝敬!我真的很惭愧!但是,等将来我长大成人了,我不仅会记住他的背影,我还会永远记住他那憨厚的模样以及他对我的种种爱与好!

我相信这本《朱自清散文集》将是我走向人生之路的铺路石!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3

自从读过朱自清爷爷的《背影》以后,我便喜欢上了这样富含真情的文字,有时简练,有时细腻,无不透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如《背影》《冬天》等文章,写父亲的动作只用寥寥数笔,却刻画出父亲对儿女无言的爱。而《匆匆》《绿》等文章,却又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环境的优美清丽。

尤其是《白马湖的回忆》一文,描写的景物和环境真是美妙极了。你听:“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西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流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

每每看到这样的语言,我就禁不住要大声地朗读起来,仿佛自己就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成了那个身穿长衫,于湖边背手而立的学者,那种感觉真让人全身心的愉悦与向往啊!

在这些文字中,我清楚地感受到朱自清爷爷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家国的赤子之心。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无数看似相同的清晨和黄昏,总是那样轻易的流逝了,我们如何不趁着青春年少,去努力,去留下一些美好的痕迹呢?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4

《朱自清散文集》给我一种感觉,他在教我们一个一个人生的哲理,当然,也有写景的文章,他的散文集洋溢着一股真挚、让人深思的感情。他的散文构思精妙,让人很容易找到文章的中心,并了解。

文章写了很多故事,有写人的、有写季节的、有写景的、还有写游记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匆匆》这篇文章,虽然很短,只有七八百字左右,但它却用很多例子来表达中心,让人一下抓住“题眼”,文章给我一种亲切感,仿佛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在与我谈话,这篇文章充满了智慧和人生的哲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文章虽然没提一个关于珍惜时间的字眼,但从文章里举的例子和反问质疑中,我们不难看出,朱自清爷爷在向我们说明珍惜时间这个道理,他告诉我们日子是一去不返的,新的日子一瞬间就走了,如果抓不住,像流水一样流走;抓住了,向黄金一样珍贵。可见,时间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个谚语也充分体现了时间是用金子买不到的,无论你多有钱,没有了时间,也会慢慢老去,那么,那些钱能干什么呢?时间是无价的,能够说,时间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财富,它与别的东西不同的是:只要珍惜它,多久都用不完,如果你浪费它,弹指一瞬间,它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人生只是短短几个春秋,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好好珍惜它,难道要让时间白白的从你身边流逝吗?时间也是最公正的裁判,不同的两个人,一个碌碌无为,到之后

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无穷的悔恨;一个艰辛劳作,换来得是累累硕果,他们的人生闪烁着耀眼光彩。

朋友,从此刻开始,好好的珍惜时间吧!让我们一齐做时间的主人,好好的驾驭它!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5

合上书,不知到底是什么心情,是喜是忧?喜的是朱自清这种强烈的爱国心与正义感,而忧的是在那个时代,即使爱国,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次了解朱自清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没有华美的词藻,文章却这般清新自然,令我受益匪浅,而更难得的是朱自清这强烈的爱国心。

《自种人——上帝的骄子》等都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了自尊, ……此处隐藏4299个字……判像我这样的人哪。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背影父亲为他垫衣服,父亲为他买橘,这些都是一个父亲凝望着儿子。

我有过类似的经历,只不过是我凝望着父亲。六月的夏季,炎热枯燥。我随着父亲来到车站,等候着车。父亲将那双满是茧子的手搁在我的头上,带有体温的手安定了我不安的心绪。离别之际,愁别多,愁别多。我不愿多说些什么煽情的话语,我怕眼泪会夺眶而出;也不敢多看一眼父亲充满慈爱的眸子,我怕我会因为那双眸子里的血丝而心疼。父亲出差,我怎么能够接受的了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父亲突然间的离去?炎阳灼灼,好似要榨干我湿润的心脏。父亲放下手中沉重的行李,整整了我的衣领,挽了挽我的手。继而又拎起行李。我如璃般的眼眸目送父亲踏上列车,眼前一片模糊,哦,原来是泪水。我何时才能与父亲相见。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这是一幅一尺多长的画。我眨烁着眼睛,细细品赏。淡绿色的莲叶四处舒展开来,蜷带着,缩卷着,碧墨的茎纹蔓延开来。细细看,莲叶丛中还有许些白莲,或粉莲,个个娇羞可爱,白玉清廉,冰清玉洁。大群大群的莲花、叶,仿佛把天空也染绿了,原本水蓝水蓝的天,此刻却是绿漾绿漾的了,好似像个水球,一戳便会“层林尽染”。身着嫩粉裹裙的少女执笔,笔尖上还带些墨水。沿着腰间的玉佩往下看,小舟上堆堆放放些书籍。静谧的场面令人闲适自然。“扑腾”一声,惊吓了少女,原来是一只白鹭。试想在宁静午后,莲花是这样的湿润而又娇羞;白鹭为何而惊起?在这明艳时间里,少女为何要执笔点墨,却又在思考些什么?她到底在等待着什么?舍不得划桨离去?舍不得这惊起的白鹭?舍不得这清秀淡丽的“鱼戏莲叶间”?不,仔仔细细,细细仔仔,您的面庞娇红,原来是喝醉了酒哟!这寥寥几笔,却将少女的神态刻画的惟妙惟肖,让人联想许多。这笔簇原来是可以传神的啊,我还以为您是要从画里出来呢。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12

中学时期曾在课本上学过《朱自清的散文》中的《春》、《背影》、《绿》、《荷塘月色》、《威尼斯》,《春》的调皮、《背影》的酸楚、《绿》的幽雅、《荷塘月色》的宁静、《威尼斯》的美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的代表作,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这篇散文短小得只有千余字,却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们姑且不去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只看《背影》描述父亲的两个片断:一是“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着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腰去,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斜,显出努力的样子。”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是为了给儿子买橘子;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催人泪下。二是“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父亲的来信平静自然,吟于心间;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这两个情景,让人不能忘记那父慈子爱的诚挚之情。

我不知道,也无法预知,曾经有多少人被《背影》感动,将来还会有多少人感动于《背影》。当年学习这篇文章的时,老师让我们背下来,由于年纪小,只记得因为要求背诵,因此也就多读了几遍,那时候哪能真正理解“父亲”这两个字的份量,更不用说“背影”……多年后在大学学习散文赏析时重读这篇文章,对于父亲,对于亲情和爱,有了些许自己的感悟,那时的自己已经能够明白作者娓娓道来的那些小事,字里行间由人及己,也能体会父亲的不易。

今年九月送儿子上大学时,看到爱人与儿子争抢着背重的背包和拉拉杆箱,最终爱人肩背较重的背包、手拉拉杆箱,却只让儿子背一个较轻的背包时,看着爱人的背影我的心中一紧,触景生情,突然感到这个场景似曾相识: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不就如此吗?我的眼眶湿润啦,此时我才深深理解《背影》里的父亲……

是啊,在父亲眼中,无论孩子长多大,无论走多远,经历过多少风雨,都是自己长不大的孩子,所以才会有:不停地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登上列车为我拣靠车门的座位,反复叮嘱旅途注意安全,攀过栏杆,抱着橘子向我走来……这样的“背影”相信对于经历过送孩子到千里之外上学的父母,每一位离家求学的孩子都不会陌生,这样一个“背影”在很多人生命中都会出现,它的柔软之处感动着每位读者:在孩子离开的瞬间,潸然泪下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孩子……

“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这是上世纪30年代,朱自清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对南京的评价。

赶巧儿子考取南京的大学,趁儿子上学之机来到南京,游玩了:明孝陵、中山陵、瞻园、莫愁湖、夫子庙、江南贡院、秦淮河等地,按照先生的墨迹,一个星期时间想游完《南京》里描述的南京城是不可能的。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南京坐拥“古、大、重、绿”为一身。古,是指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大,旅游黄页,南京是中国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还有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墙;重,南京是历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绿,南京植被良好、绿化先进,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绿色城市,即:梅红松绿市,虎踞龙盈城。如今的南京不仅是国家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而且是国家重要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现代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南京港已成为远东内河第一大港,是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生活在三十年代的朱自清写《南京》时心情极度抑郁,他以流览的眼光从南到北从头到脚把南京欣赏了一遍,并有在闹市之中,独辟一块清静之地,为那些想清静又不愿意逃离红尘的人们,留出一个好去处的心情跃然纸上。

在南京一个星期,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的文明程度。一个星期的时间公共场所从未看到过有人争吵、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闯红灯、不按顺序排队等现象发生,在南京问路,被问者若不知道路径,你也不用担心,因为他会打电话帮你打听。南京给人的印象就是四个字:干净、柔软。要想真正说透南京还是让我们走进这座“六朝古都”,去细细领略她的“秦淮风韵”吧……

随着年龄增长,《朱自清散文集》中有些学生时代理解不了的文章,经过生活历练如今也能产生共鸣。

朱自清一生生活在一个极度压抑的年代,想说的话不能说,想做的事不能做,心中的郁闷只能找一无人的地方去排解,以求得一时的宽慰,因此,他的散文处处透着那一丝淡淡的哀愁,带着一层浅浅的“灰”调,就像胧着轻纱的梦。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飘逸之处,惹人爱的地方。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